附表4
2024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申 报 书
成果名称 |
: |
专数融合 三阶三层: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 |
|
|
专业群数智工匠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成果完成人 |
: |
孙华、黎文娥、赖晓龙、陈毅勇、黄丽卿、 |
|
|
黄连英、李林威、吴旻、张振山、谢杰、吕盈颉 |
成果完成单位 |
: |
篮球欧洲杯下注_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官网 |
|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
|
福建金创利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申报单位名称及盖章 |
: |
篮球欧洲杯下注_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官网 |
申报时间 |
: |
2024年9月11日 |
成果所属类别 |
: |
高等职业教育 |
福建省教育厅 制
一、成果简介(可另加附页)
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 |
获 奖 时 间 |
获 奖 种 类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2024 |
首批“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试点项目 |
国家级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
|
2023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
国家级 |
教育部 |
|
2021 |
教育部1+X项目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职业等级证书全国师资培训基地 |
国家级 |
教育部 |
|
2023 |
全国职业院校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技能大赛二等奖 |
国家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 |
|
2023 |
全国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技能大赛三等奖 |
国家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 |
|
2021 |
全国建设类院校BIM数字工程技能创新大赛特等奖 |
国家级不定等 |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
|
2021 |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 |
国家级不定等 |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
2018 |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 |
|
2023 |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
|
2024 |
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项一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 |
|
2023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BIM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
2022 |
福建省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技能大赛一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 |
|
2020 |
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一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 |
|
2023 |
福建省信息化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 |
|
2024 |
2024福建省BIM数字工程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
省级 |
福建省教育厅 |
|
成果起止时间 |
起始:2018年 06 月 完成:2020年 06月 |
|||
实践检验时间 |
起始:2020年06月 年限: 4 年 |
1.成果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慧交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建设与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展现出广阔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培养交通领域的数智工匠成为相关职业院校的新使命。 学校自2016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开始聚焦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群在数智工匠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开启成果探索与建设。2020年成果进入全面实践检验阶段,历经4年实践,成果助推学校获首批“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试点项目,助力地方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 依据教育生态学理论与DACUM分析法,成果形成“专数融合、产教联动、三阶三层”的人才培养模式。 ①专数融合。以“定目标→组专业→改课程→提技能”为建设路径,推动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升级。锚定“数智赋能、全链融合、技术扎实、注重创新”的主线目标,四同步“数字+”升级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群,搭建数智模块化课程包增值课堂场景,汲取专业前沿科技和赛证创新项目,提质数字专岗技能学习。 ②产教联动。整合数智工匠成长“教”与“学”的双向资源。发展“入企探索、前沿取新、反哺教学”智慧教学机制,提高教师数字技术技能,增强信息化教学基础,搭建“前沿理论、数字技能、创新创业”共享资源库。创设“学习、创新、实训、实践、项目”五个实境,形成数字演练平台,转化数字实践项目。 ③三阶三层。三阶指思维链、技术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创新“智慧交通懂行人-智慧交通金工匠-智慧交通创菁英”三阶段人才梯队,全方位培养数字型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类实操。三层指“十五三”三层次分类育人,因材施教,选优秀竞赛人才,育数智技术能手。 经4年时间检验,成果收获颇丰。培养智慧交通建设与管理人才2586人,8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对口就业。学生获10项数字技能竞赛国奖,省级以上数字技能竞赛奖励35项,建成国家级智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测算生产实践项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首批“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试点项目;校企共建“晨曦科技班”、“中影智能班”和实习实训基地25个,获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9个,相关项目19项,省级优秀教师8人。全校师生持续以专业数字技术如BIM、GIS等服务智慧交通建设与管理,为八闽大地输送了大量数智工匠型人才。
2.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1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专业未适应智慧交通的岗位优化,需升级数智工匠的技能培育。 ②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未实现共享,待形成数智工匠的成长环境。 ③交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保守,未发挥数智工匠的效能培养。 2.2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①基于DACUM方法,专数融合推动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升级。 图1 专业群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定目标,成立专业改革委员会,明确“数智赋能、全链融合、技术扎实、注重创新”的建设目标;二组专业,衔接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产业岗位链,通过“需求目标同步、名称内涵同步、四新三教同步、知识技能同步”四同步,对传统专业实现“数字+”升级,集成智慧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群;三改课程,搭建专数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将数智学习纳入课堂场景。面向学生个体,开发“数智理论-数智技术-计算机语言-数字实训”四系列模块化课程包,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拓展学习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提技能,汲取GIS、RS等专业科技优势,剖析1+X项目和国省两级数字技能创新大赛项目,提质BIM建模、GNS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计量计价、数字施工等专岗技能学习。 ②协同优质行企,整合数智工匠成长“教”与“学”双向资源。 图2 数字工匠成长资源整合与建设 发展智慧教学,创新“探索-取新-反哺”机制。教师入企探索,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数字技能水平;取新前沿科技,引入VR、人工智能,开发精品课、微课、电子教材;反哺教学数据,融合企业项目,打造“前沿理论+数字技能+创新创业”共享资源库。创设数字实境,设立“学习、创新、实训、实践、项目”五个数字学习实境,对应建立2个数智学习班,2个数创中心,2个模拟仿真基地和25个数字实践基地,学生在平台中根据学情和实境状况选择数字实践资源,高效率转化BIM5D+、数字测绘、数字计量计价等N个岗位实践项目。 ③遵循技能成长规律,创新“三阶三层”的立体人培模式。 图3 “三阶三层”的智慧交通立体人培模式 三阶段:推动思维链,以“数字+思政”为抓手,打造“数据核心、思辨创新、系统整合”思维体系,融合交通建设与管理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智慧交通懂行人”。提质技术链,开展校友回访、高工带练、大师演练等主题活动,手把手“帮、带、扶”,培养“智慧交通金工匠”。升华创新链,孵化双创项目,打造数创空间,融合赛证训练,培养“智慧交通创菁英”。 三层次:因材施教,“十五三”模式分类育人。将学生测试、竞赛、证书考取和技能实操录入大数据分析,量化人才培养指标。确保100%学生通过三阶段育人路径,完成思维、技术、实践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50%学生通过校、市、省、国等多级竞赛选拔获奖;30%优秀学生进入产业班实习,无缝衔接,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 3.成果的创新点 ①创新“专数并轨”的课程建构模式 创新性地构建数字赋能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全链融合的课程建构模式,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数字赋能、全链融合、技术扎实、注重创新”建设目标,从认知、技术、拓展、实训四方面入手,组建智能导论+公共基础课、数智技术+专业核心课、计算机语言+拓展学习课、数字实训+实践性教学环节,四层级课程体系机制,最终实现专业教育与数字教育的融合教学。 ②创建“探索-取新-反哺”的教学机制 对接中交三航、晨曦信息科技等19家优质企业和3个行业协会,以数字化教育资源为锚,从教学队伍、教学技术、教学载体三个层面集约教学资源。教师入企探索,深层次解析并应用前沿科技,经过全员培训和入岗锤炼,选取可转化的前沿理论、数字技能和创业项目,引入VR、人工智能等工具,开发信息化教学载体,建设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达成反哺数字化教学目的。 ③创设“三阶三层”数智工匠培养的新路径 依据能力本位理论,以学生的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思维链、技术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创新“智慧交通懂行人-智慧交通金工匠-智慧交通创菁英”三类型人才梯队,全方位构建数字型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类创新的培养路径,创造性地分类“十五三”三层级人才梯队,选拔优秀竞赛人才,培养企业数字技术能手,为交通建设与管理行业数字工匠的培育提供人才池。 |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2020年至今,成果为篮球欧洲杯下注_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官网: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建设提供了核心保障,形成长效发展的助推力,显示出如下效果。 ①专业群数字化建设效果显著 学生数字技能明显拔高。参与竞赛成果优异,学生累计参加国家级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等数字技能竞赛获奖10余次,福建省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技能大赛、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等大赛总计获奖35次。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参与福建省信息化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多次获奖,开发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BIM技术应用实操教程》、《现代数字化测绘实操技术》等,所有课程实现数字化教学。 学校数字化集约能力持续增强。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国家级教育部1+X项目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职业等级证书全国师资培训基地与省级数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打造“数字孪生实践实训中心”成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首批“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试点项目。 ②持续培养数智工匠为行业企业做贡献 开展BIM应用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对外技术服务12项,成立“晨曦科技班”“中影智能班”,为闽北地区培养大量智慧交通建设人才;建成省级在线精品课程9个,辐射其余院校学生学习,观看人数近20000人;完成BIM技术在福建省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应用等省级课题项目11个,市级项目4个,校级课题14个,持续以数字技术服务八闽地区智慧交通建设与管理行业。 ③校外传播推广效应显著 成果推广应用至10+个院校的同类专业建设中,与上海交通大学、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参与东南亚四国测绘项目,完成电子地图导航和地理勘测的生产工作任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收到剑津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福建省速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创利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设备捐赠、赛事赞助支持与感谢信。 |
推
荐
意
见 |
推荐单位(设区市教育局或主管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
五、附 件 目 录
1.反映成果的总结(不超过6000字)
2.成果应用和效果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