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1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专业未适应智慧交通的岗位优化,需升级数智工匠的技能培育。
②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未实现共享,待形成数智工匠的成长环境。
③交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保守,未发挥数智工匠的效能培养。
2.2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①基于DACUM方法,专数融合推动专业群数字化转型升级。
|
图1 专业群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定目标,成立专业改革委员会,明确“数智赋能、全链融合、技术扎实、注重创新”的建设目标;二组专业,衔接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产业岗位链,通过“需求目标同步、名称内涵同步、四新三教同步、知识技能同步”四同步,对传统专业实现“数字+”升级,集成智慧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群;三改课程,搭建专数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将数智学习纳入课堂场景。面向学生个体,开发“数智理论-数智技术-计算机语言-数字实训”四系列模块化课程包,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拓展学习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提技能,汲取GIS、RS等专业科技优势,剖析1+X项目和国省两级数字技能创新大赛项目,提质BIM建模、GNS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计量计价、数字施工等专岗技能学习。
②协同优质行企,整合数智工匠成长“教”与“学”双向资源。
图2 数字工匠成长资源整合与建设
发展智慧教学,创新“探索-取新-反哺”机制。教师入企探索,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数字技能水平;取新前沿科技,引入VR、人工智能,开发精品课、微课、电子教材;反哺教学数据,融合企业项目,打造“前沿理论+数字技能+创新创业”共享资源库。创设数字实境,设立“学习、创新、实训、实践、项目”五个数字学习实境,对应建立2个数智学习班,2个数创中心,2个模拟仿真基地和25个数字实践基地,学生在平台中根据学情和实境状况选择数字实践资源,高效率转化BIM5D+、数字测绘、数字计量计价等N个岗位实践项目。
③遵循技能成长规律,创新“三阶三层”的立体人培模式。
图3 “三阶三层”的智慧交通立体人培模式
三阶段:推动思维链,以“数字+思政”为抓手,打造“数据核心、思辨创新、系统整合”思维体系,融合交通建设与管理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智慧交通懂行人”。提质技术链,开展校友回访、高工带练、大师演练等主题活动,手把手“帮、带、扶”,培养“智慧交通金工匠”。升华创新链,孵化双创项目,打造数创空间,融合赛证训练,培养“智慧交通创菁英”。
三层次:因材施教,“十五三”模式分类育人。将学生测试、竞赛、证书考取和技能实操录入大数据分析,量化人才培养指标。确保100%学生通过三阶段育人路径,完成思维、技术、实践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50%学生通过校、市、省、国等多级竞赛选拔获奖;30%优秀学生进入产业班实习,无缝衔接,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