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关爱、科技支农、乡村振兴、文化服务、成才见习、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等主题,成立了15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后历时两个月,引导学院青年大学生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2023年7月9日-13日,宣传部党支部邹小燕,陈蕾羽、陈施媛等老师带队成立“山?海”宁德实践小分队,实地走访宁德市霞浦县,在乡村与海岛之间学习感悟宁德经验,深入了解“四下基层”工作制度30多年来的传承发展,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深厚为民情怀,体会霞浦县乡村振兴之路和渔旅产业创新融合带来的巨大成就,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建言闽北发展。

福建宁德是 “四下基层”工作法创造和实践的发源地,“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干部精神,已成为当地贯彻群众路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7月10号上午,小分队成员们前往四下基层展览馆深入领悟“四下基层”工作法。“福建宁德作为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深入基层调研后,他把贫困地区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归纳为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他指出,各级干部要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参观宁德霞浦四下基层展览馆的过程中,实践小分队的带队老师邹小燕老师为小分队的成员们娓娓道来“四下基层”工作法发源的历史。“四下基层”工作法不仅在宁德形成风气,而且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载体,并在此后的26年里,不断深化、拓展。


7月11日,小分队来到三沙镇东山村,实地走访乡村振兴的实例“东山村”。曾经的东山村生存环境恶劣,村民们住在深山中茅草房里,过着“没水没电不通路”的生活。1997年,省委领导深入东山村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提出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改造问题”。东山村的干部们扎实推进茅草房改造搬迁工作,形成现在的东山中心村,并加以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这几年来,东山村干部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形成了以紫菜养殖加工、近海捕捞、农业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东山村的脱贫致富,使东山村人民告别了曾经的穷苦日子,过上了充实而富裕的新生活!


7月12日,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来到霞浦县海岛乡四礵列岛之东礵岛,实地感受霞浦县乡村振兴之路和渔旅产业创新融合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运用专业所学知识,深入霞浦县群众生活,为闽北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霞浦县海岛是位于闽、浙海上交通要道,近年来,海岛乡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特色海岛文化,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改善岛上交通、民宿等基础设施,奋力开创“渔旅融合美丽新海岛”建设篇章,不断促进乡村振兴。

此次的霞浦之行,宣传部党支部带领的实践小分队走访了四下基层的发源地,深刻体会优秀共产党人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入三沙镇东山村,感受东山村二十年来的巨变,感悟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振兴的巨大发展;登上纯天然的原始海岛,领略大自然的魅力,见证霞浦海岛渔旅产业融合带来的巨大成就。
(信息来源:宣传部;初审:陈施媛 ;复审:陈蕾羽 ;终审:组织部(统战部))